<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之中,有一处静谧而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崂山民俗档案展示馆。这里,每一件民俗老物件都承载着崂山区的深厚文化与历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和品味。作为一名热爱旅游的我,有幸踏入了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带大家一同感受这场穿越时光的文化之旅。
崂山民俗档案展示馆位于崂山区市民文化中心B座二楼,是全市首个民俗特色档案展馆。该馆由崂山区档案馆筹划建设,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集民俗文化保护、展示、教育功能于一体。走进展示馆,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崂山岁月。
展示馆内,一件件民俗老物件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展柜中,从农用工具到日常生活用品,从文化教育类物品到民间游艺器具,应有尽有。这些老物件不仅见证了崂山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在展示馆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复原的传统民居场景。这些场景以农家小院为原型,通过精心设计和布置,将崂山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完美地呈现在游客面前。
走进农家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由崂山花岗岩精雕细琢而成的老照壁。这座照壁不仅仅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崂山地区传统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在照壁的映衬下,小院内的锅台、风箱、食盒、土陶饭罩等物件显得很古朴而亲切。
在小院的房屋正间,陈列着新婚夫妻居住的喜庆媳妇炕。这张炕床不仅仅具备实用价值,更寄托了崂山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游客们可以坐在炕上,感受那份独特的温馨与惬意。
此外,展示馆还复原了铁匠铺、剃头铺等传统手工业场景,让游客们在欣赏中感受到崂山地区传统手工业的繁荣与辉煌。
在展示馆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民俗老物件。这些物件不仅见证了崂山地区的沧桑巨变,更成为了传承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
其中,张村河南社区王玉凯先生捐赠的大缸尤为引人注目。这口大缸距今有近百年的历史,是王玉凯的祖父结婚时其曾祖父用独轮小车从城阳一路推回来当作新婚贺礼用的。如今,这口大缸成为了展示馆中的镇馆之宝,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驻足观赏。
除了大缸之外,展示馆中还有许多其他具有历史价值的民俗老物件。如沟崖社区捐赠的木车轮、中韩街道孙家下庄社区的舞龙道具、东韩社区直径1.6米的大鼓等。这些物件不仅仅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崂山地区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
在展示馆的展品陈列间,游客们能够正常的看到青山村的百年陶碗、刘家下庄社区捐赠的纸花缸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崂山地区的悠久历史,更成为了传承和弘扬崂山文化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建筑和民俗老物件面临着被拆除和遗失的风险。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崂山区档案馆以张村河片区城市更新为契机,开展了建区以来最大规模的民俗老物件征集行动。
在这次征集行动中,崂山区档案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深入挖掘和整理散落在民间的民俗老物件。经过三年的努力,共征集到农用工具类、日常生活类、文化教育类等12类3500余件老物件。这些老物件不仅丰富了展示馆的内容,更为城市更新中的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这次征集行动,崂山区不仅成功保护了一批珍贵的民俗老物件,更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许多市民都表示,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来,为弘扬崂山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崂山民俗档案展示馆中,游客们可以尽情享受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他们不但可以欣赏到那些珍贵的民俗老物件,更能够最终靠互动体验和讲解员的生动讲解,进一步探索崂山地区的民间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
许多游客在参观后都表示,这次旅行让他们对崂山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们感叹于崂山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被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民俗老物件所打动。有的游客还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再次来到展示馆,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这份独特的文化体验。()
此外,展示馆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如民俗知识讲座、手工艺制作体验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们的文化生活,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展望未来,崂山民俗档案展示馆将继续秉承“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崂山文化的新名片。一方面,展示馆将继续加强民俗老物件的征集和保护工作,不断丰富和完善展示内容;另一方面,展示馆还将积极探索新的展示方式和互动体验项目,以满足游客们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
同时,崂山区也将继续加大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政策扶持、资产金额的投入等方式,推动民间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崂山文化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
在这次探访崂山民俗档案展示馆的旅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崂山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这些珍贵的民俗老物件不仅见证了崂山地区的沧桑巨变,更成为了传承和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共同品味这份独特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