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961年,贺龙元帅与罗荣桓元帅结伴来到进行视察工作,而作为司令员,也是
贺龙和罗荣桓到了之后,在的陪同下考察了战士们的训练情况,虽说当时基本上处于和平时代了,但战士们仍然没有疏于训练,表现的非常优秀。
到了晚上该吃饭的时候,也是该卸下一身疲惫的时候了,因此也是特意抱过来了一个坛子,表示里面可是他珍藏的绍兴米酒,自己平时也舍不得喝,还有半坛子,说着就准备打开坛子,三人好好畅饮一番。
没想到听到说里面还有半坛米酒的时候,贺老总直接说不老实,但原因并不是觉得只舍得拿出来半坛酒太小气,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1959年,我国遭受了很严重的自然灾害,旱灾已经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了,而且还不单单是旱灾,还有洪涝、台风以及霜冻,在这些自然灾害的影响下,粮食收成骤降。
这场自然灾害并没结束在1959年,反而持续了三年的时间,尤其是在1961年的时候,受灾面积和受灾情况都非常严重。
虽然当时也从国外进口了粮食,但我国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耗是非常大的,粮食总体还是处于紧缺的状态。
前面提到在这一段时期基本处于和平时期,但并不是完全实现和平,尤其是在我国周边依旧有风暴酝酿,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尤其需要保持好良好的状态以备各种突发情况。
因此贺老总就非常担心战士们能不能吃饱饭,毕竟每天还要进行训练,对体力的消耗是很大的,吃不饱饭的话训练如何正常展开下去呢。
贺老总有这样的想法,罗恒荣元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总政治部主任,罗元帅也想到军区亲眼看看目前的情况如何。
说来也巧,在抗日战争的时候,贺龙跟罗荣桓其实没有打过太多的照面,而且两人在性格方面也有着挺大的差异,两人的关系在这一段时期并不算熟悉。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贺龙前往北京任职,跟罗荣桓住进了同一家大院中成为了邻居,两人关系很快就熟络了起来,相处非常和谐。
因此在提到前往军区视察一番的时候,两人其实算是不谋而合,因此便提交了申请,毛主席自然也是批准了二人的请求。
到了之后,贺老总第一个关心的就是战士们的情绪如何,第二个关心的问题,就是战士们能不能吃饱,若是吃不饱饭的话不仅影响训练,还很容易影响士气。
面对这两个问题,表示战士们的情绪一直都是很热情饱满的,面对口粮的问题,却表现的有些支支吾吾。
到了抱出来半坛子酒的时候,贺老总才明白了支支吾吾的原因——对于爱喝酒的来说,半坛子的酒要不了多久就喝完了,要珍藏酒肯定是珍藏一整坛的,这半坛子酒显然就是平日里也不舍得喝才剩下半坛的。
能让嗜酒如命的都舍不得喝酒的原因,想必也不难猜了,就是没酒喝了,毕竟不管是米酒还是白酒,都是要用粮食酿成的,在粮食紧张的情况下,又怎么能拿来酿酒呢?
显然的粮食是比较紧张的,其实不光是,大多数地方都是如此,但不管怎么说,那也不能让战士们挨饿啊。
因此贺老总就再次询问战士们每个月能分到多少口粮,也只能坦白,表示干部们每个月31斤粮食,算下来一天也就是一斤,贺龙一听,干部们一天才一斤粮食,那战士们每天能分到多少呢?
对于一个成年男性来说,一天一斤粮食其实是不太够的,更别说还有训练的时候的消耗了,要是一直饿着肚子进行高强度训练的话,时间长了肯定是要出问题的,因此贺老总才会说“不老实”。
面对贺老总的训斥,也只能低头沉默,等到贺老总气消了一点后才表示,战士们每天分到的口粮确实不多,但并不是天天饿着肚子训练的。
原来1961年的受灾情况虽然也很严重,但还在于前两年收成不好导致的,1961年时自然灾害的情况慢慢的开始好转了,因此就主动开始开垦军区里的荒地,带着战士们一起种植了不少蔬菜。
靠着每日分配的口粮以及种植的这些蔬菜,虽然还是有一些紧缺,但毕竟是自然灾难粮食紧缺的时期,倒也算不错了。
听到的解释,贺老总也理解了,确实,在这种时候想要顿顿都吃饱吃好显然也不现实,能够很好的满足日常所需就行。
看到的情况,贺老总和罗元帅还是满意的,战士们的状态都相当的好,精气神都很饱满,都是保家卫国的好战士。
考察结束后,贺老总和罗元帅也准备离开了,在离开之前,又将先前没有来得及喝的半坛子米酒打开了,说什么也要给贺老总。
贺龙知道,爱酒,也知道这半坛子酒对他来说也是很珍惜的了,并不打算要,但表示,自己已经挺长一阵子没喝了,这困难的时期还没过去,在这之前不打算喝酒了,因此是拜托给贺老总帮他保管起来。